科技创新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白云牛场石龙村帮扶记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有效发挥科技引擎作用,助推石龙村乡村产业振兴,5月22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李飞,市级科特派许红娟受邀到白云牛场石龙村开展“黔芋8号”“黔芋9号”马铃薯及粉黛花田管理技术指导。
走进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枝叶繁茂,连片马铃薯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枝叶铺满田地,初花马铃薯星星点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漂亮,丰收在望,绽放希望的“薯光”。
李飞查看土壤墒情,指导马铃薯科学施肥、病虫害监测防治等。“马铃薯作为“短、平、快”增农产业,其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黔芋8号”、“黔芋9号”,两个品种与其他相比适宜性好、产量高、品质佳等,薯香味浓、口感香糯。当前正是马铃薯快速生长、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精细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做好相关虫害和疫病防控,为马铃薯稳产增收打好基础。目前马铃薯长势良好,预计每亩产量可达到6000—8000斤。

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

李飞查看马铃薯新品种长势情况
近年来,石龙村制定原乡居田园农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始终坚持把科技兴村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过去大多以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无优良品种,受限于气候、土地等客观因素,亩产量低、收入低。为进一步扭转该局面,市级科特派许红娟积极对接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农科院等,省农科院园艺所李飞所长指导,试种40亩“黔芋8号”、“黔芋9号”马铃薯,拟大面积推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之成为石龙品牌,“小土豆”成“金豆豆”,走“薯”光之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实地查看粉黛生长情况,许红娟认为粉黛长势良好,正值粉黛生长营养期,要注重夏季的栽培管理,争取在国庆黄金周到来之前行成规模。粉黛花田不仅是乡村旅游的观赏景点,同时还可作为粉黛观赏草的种苗基地,通过种苗销售等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下一步,石龙村将在贵阳市科技特派员的纽带联系下不断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起来,让“新质生产力”在石龙土地上生根发芽,惠农利民,让乡村振兴添“底气”、提动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走出新路子,乡村新貌打出新名片。
撰稿:许红娟
审核:李裕荣
来源:花卉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