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省级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深度融合 助推贵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贵阳成功召开
8月23-25日,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其西南片区试验站主办,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贵州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联合承办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贵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贵州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力的一次重要体现,为推进贵州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会议汇聚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贵州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各岗站专家、成员,贵阳综合试验站各示范县技术骨干;贵州省各市(州)、县(区)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蔬菜生产经营主体代表、种植大户等150余人参会,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报告和研讨交流,全面展示体系工作成效,共谋蔬菜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贵州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8月24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清镇骆家桥示范基地,该基地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贵州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双重支持下,成功引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170余个优良品种(新组合),系统开展品比试验与适应性评价,为品种区域化布局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该基地作为贵阳市“菜篮子”工程核心基地,通过“产学研推”一体化机制,显著提升蔬菜科技支撑能力,获得专家组高度认可。
在下午的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线上观摩了威宁示范县中海村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尚庆茂、茆振川、陈清等分别就蔬菜集约化育苗、番茄病害防控、土壤管理与安全生产等专题作了精彩报告。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文林宏研究员分析了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云南专家的经验分享也为贵州蔬菜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基层农技人员反馈强烈,花溪区燕楼镇农艺师吴平兰表示:“专家讲解接地气、实操性强,对田间管理指导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处、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省果树蔬菜工作站等单位的指导下,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效显著,全省蔬菜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提升、效益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贵州作为国家“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2024年全省蔬菜(含辣椒、食菌)播种面积2179.65万亩,产量3543.15万吨,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障供应了15%以上的夏秋蔬菜。特别是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落地以来,联合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蔬菜品种选育、绿色防控、集约化育苗等领域取得突破,为贵州蔬菜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威宁的夏秋冷凉蔬菜、罗甸的冬春早熟蔬菜,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国家与省级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在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系统成果,更搭建了科研单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高效对接平台,为推动西南地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聚焦贵州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示范,推动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贵州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刘小翠
审稿:李裕荣
来源:蔬菜室
